在我國,“教”和“育”二字最早連用出現在()。
A.《論語》
B.《孟子》
C.《道德經》
D.《學記》
【答案】B。解析:《孟子·盡心上》中有如下表述:君子有三樂: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教育學成為一門獨立學科的標志是()。
A.《大教學論》
B.《普通教育學》
C.《教育學綱要》
D.《民主主義與教育》
【答案】A。
“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從做中學”是()的重要主張。
A.夸美紐斯
B.赫爾巴特
C.盧梭
D.杜威
【答案】D。
把教學理論建立在心理學的基礎上,把道德教育理論建立在倫理學基礎上,奠定了科學教育學的基礎的人是()。
A.弗洛伊德
B.盧梭
C.赫爾巴特
D.夸美紐斯
【答案】C。
法國思想家盧梭認為:“植物的形成由于栽培,人的形成由于教育。”這句話說明教育的本質是()。
A.使人得以生存的活動
B.傳遞社會經驗的活動
C.保存人類文明的活動
D.培養人的社會活動
【答案】D。解析:教育的本質是有目的的培養人的社會實踐活動。
在不同的社會或同一社會的不同歷史階段,教育的性質、目的、內容等各不相同。這表明教育具有()。
A.永恒性
B.歷史性
C.繼承性
D.獨立性
【答案】B。解析:教育具有歷史性,不同時期的教育有其不同的歷史形態、特征,具體表現為在不同的社會或同一社會的不同歷史階段,教育的性質、目的、內容等各不相同。
古希臘雅典教育目的是培養()。
A.演說家
B.智者
C.全面和諧發展的人
D.軍人和武士
【答案】C。解析:古希臘斯巴達教育目的是培養軍人和武士,雅典教育目的是培養身心全面和諧發展的人。
中國最早的學校教育形態出現在()。
A.西周
B.春秋戰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