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理論總復習題
1、什么是戰略?什么是國際戰略環境?P1
戰略是軍事斗爭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
從某種意義上講,國際戰略環境是一定時期國際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等的綜合形勢,是一種宏觀的國際環境。
2、戰略環境的概述?(五點)P1-P4
國際形勢總體緩和但局部沖突仍然不斷;經濟全球化成為大趨勢但也存在負面影響;大國較量競爭的重點轉向綜合國力;軍備競賽有所趨緩但質量競賽更加激烈;霸權主義依然存在并呈現新的表現形式。
⑴、為什么說和平與發展仍是當今世界主題?P1-2
維護和平,促進發展,事關全中國人民的福祉,是各國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趨勢的發展,給世界和平與發展帶來了基于和有力條件。新的世界大戰在短時間內大不起來,爭取較長時期的和平國際環境和良好的周邊環境是可以實現的。兩極世界格局解體后,全球性軍事對抗已不復存在,爆發世界大戰的可能性越來越小:過去因兩個超級大國插手二難以解決的許多國際熱點問題,大都通過政治、外交途徑相繼得到解決,或陸續取得一些突破性進展;大國關系出現戰略性調整中、美、俄、歐盟的國和地區集團頻繁進行高層領導人直接對話,采取多種務實性措施,建立多種形式的戰略伙伴關系,尋求建立相互相信、消除分歧的各種途徑,積極推動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正常關系,促進了國際安全環境的改善;尤其是中美、中俄、美俄達成互不將各自控制下的核武器瞄準對方的協議,有助于增進相互之間的信任,有助于地區和地區之間的和平和穩定;世界各國獨立自主、合作發展的意識有所增強,和平的力量更加壯大;國與國之間相互依存于制約關系不斷加深,維護全球安全的共同利益愈來愈得到廣泛的認同;國際裁軍與軍控取得新的進展,多數國家改變了冷戰時期軍事力量過度膨脹的狀況,紛紛把武裝力量調整到適度規模;新的國際安全機制正在形成和發展,各種雙邊和多邊安全合作方式的出現及聯合國的作用正在增強,對冷戰思維的軍事集團機制產生強大的沖擊,進一步促進了國際社會的和平和穩定。
⑵、為什么說局部戰爭的危險依然存在?P2
恐怖主義危害上升,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有新的表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和邊界領土爭端導致的局部沖突時起時伏,一時出現增多的勢頭。
⑶、為什么說大國競爭轉向綜合國力?P3
由于高科技革命對各國綜合國力的影響日趨增大,爭奪高新科技的領先地位便成為各大國進行綜合國力競爭的焦點。
(4)、霸權主義依然存在并呈現新的表現形式有哪二點?P4
政治強權有多發展;軍事干涉更加頻繁
3、我國陸地面積是多少?海洋面積是多少?
960萬平方公里:1730萬平方公里。約350萬平方公里都歸屬海南省,同時,因為中國擁有470萬平方公
里的領海和300萬平方公里的海洋專屬經濟區。所以中國的海陸總面積應為1730萬平方公里。
4、我國周邊相接壤國家有多少個?(陸地、海上各多少?)P12
陸上與14個國家接壤,海上與8個國家接壤
5、為什么說緩和是我國當前安全環境的主流?(三點)P11-12
全面戰爭的危險降至歷史的最低點;我國與所有鄰國都保持正常的國家交往;我國周邊的熱點沖突得到不同程度緩解。
6、為什么說我國周邊安全環境仍存在威脅和挑戰?(四點)P12-16
美國將在較長時期內對我國保持現實的綜合壓力;日本爭當世界政治大國,對我國安全構成的潛在威脅呈上升趨勢;
北部強大軍事壓力基本解除,睦鄰關系已經建立;我國與周邊國家尚存在復雜的領土、領海、海洋權益的爭議。
7、試分析一下臺海局勢?
目前陸仍堅持走平統兩制道路馬臺與陸關系些升溫馬英九保證任四內臺海戰爭遠看臺海局勢相復雜僅取決于陸
臺政策及臺局領導意識走向更重要西家實現統干涉隨著陸經濟軍事益強實現祖統指待
8、實行祖國統一的主要精神是什么?(五點)P17-18
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發展兩岸關系實現和平統一的基礎;堅持“一國兩制,和平統一”的基本方針是兩岸統一的最佳方式;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統一是和平的前提;臺灣問題是中國內政,不容別國干涉;堅決實現祖國統一大業,臺灣問題不能無限期拖延下去。